常聽到賽嘉附近的大路關有間用柴燒煮麵的麵店,幾次趁著到賽嘉看滑翔翼和飛行傘時順道要找
沒想到位處僻靜的鄉間,一直都未吃到這間老麵店
又看到介紹說老麵店附近有三隻石獅公,讓我又更嚮往了!!
二話不說立馬上網作功課
找出它的地址,專程上門去吃麵
屏東縣高樹鄉的廣興、廣福兩村,在地人稱為大路關
第一次到訪時是去年七月的陰天~~
雖然讓我如願吃到麵了,但拍起照總是給它很不美....
今年元旦假期就又跑來,南台灣的好天氣拍起照來果然讓人心情愉快!!
第一站就先來尋訪第一尊石獅公
獅老大~
全省罕見三座大石獅就在大路關,尊稱為「石獅公」,其中一座迄今(西元2009年)已有232年歷史。
這三座「石獅公」,代表著大路關客家民族不畏艱難,與大自然博鬥求生存的硬頸精神。最老的一座,
目前安置在廣福村「順天宮」旁。
據傳,清乾隆元年(西元1736年)或稱乾隆2年(西元1737年),廣東梅縣、蕉嶺一帶的先民渡海來台,
輾轉到大路關開墾,當年每逢稻穀收割季節,就有來自口社山谷之強風,造成莊稼作物莫大損失,
於是就籌建大石獅鎮壓,這座石獅於乾隆42年(西元1777年)落成;
之後,由於山谷強風收斂,轉為有利於莊稼作物的和風,於是先民把石獅奉為神明般之神獅奉祀,
尊稱為「石獅公」。
資料來源:國境之南文化觀光網站
http://tour.cultural.pthg.gov.tw/SceneriesDetail.aspx?Cond=6f687cd5-6e54-4c08-9510-8de3e4c342e9
這尊獅老大在就位於順天宮前廣場
很好尋找
一直只知道金門有風獅爺,安平有劍獅
現在又發現(也太晚了吧)大路關有石獅公,讓我驚喜不已
看了介紹覺得好傳奇噢
不愧是獅老大,好大一尊
藍天下更顯威武
左右特寫各來一張~
這藍天太美了
還參觀了順天宮
美麗的屋脊翹角線條真漂亮!!
清靜的一間廟宇
石獅公一旁還有廣福社區活動中心
在順天宮的門口一抬頭就可看到生動精采的剪黏
保存的相當好
感謝今天陽光大大好啊~
從廟後爬上二樓,還可以近距離欣賞屋簷
好優美的弧線
順天宮規模雖小卻很精美
人物的彩衣雖然斑駁
但表情還是很生動,只是長的很國劇臉
還有柳葉眉耶
用餐時間到!!
先吃飽飽再去找獅老二和獅老三
民國九十年從姑婆手上接下麵店的溫老闆
原本店面是開在附近的路口,房東收回舊址後在民國100年才在這裡蓋了這間麵店
建築本體採用大量的紅磚與木架構
這家店還未搬遷時就很出名,格友Vivi幾年前就造訪過了
我也去她文裡看了一下舊址的風采,舊址更有fu呢
http://dreamycat0421.pixnet.net/blog/post/118500193
店門口旁還有一區專門存放木柴
店門前有一排長木椅
坐這裡很有吧台的感覺
木桌旁陳列了簡介
還有可愛的印章可以蓋
老闆十分投入在地文化的宣導
麵店也變成藝文空間呢
店裡有很多廢物再利用
屋瓦和木窗是從國小淘換下來的,加上老闆巧手改裝的舊原木桌椅
讓老麵店更有懷舊的氣息
店裡空間蠻大的,不一會兒客人就滿座了
這間老麵店的特色就是用傳統的灶來煮麵
堅持手作料理喔!!
小時候我也用過灶來生火煮水,雖然是住在城市裡
因為奶奶在家裡弄來一座灶,還勤於撿拾不用的木頭
所我蠻會起火的耶~
咦~那灶裡好像還加了蔗皮還是果皮?
忘了問老闆
在櫃台填好單子
吃飽再結帳即可
廚櫃裡有可口的小菜
待會眼皮可不能鬆,因為要去找石獅公
點了滷蛋、海帶、豆干
3樣都很可口
豆干還特選中間有孔洞的那種來作,只是對豆干沒研究
當下沒吃出它的美味
我超喜歡那入味又不過硬的滷蛋
上回則是還點了過貓沙拉
清燙後蠻嫩的,只是我一直把美乃滋撥掉
客家美食一定要點的粄條
粄條吃來軟嫩,調味清爽
我喜歡~因為油葱酥不會太油造成整碗很油膩的感覺
米苔目
軟硬適中,口味也是清爽
油麵也是偏清爽
麵的部份我是吃不出來柴燒和瓦斯煮的差別,只覺蠻對我味的
這一盤小小的大骨肉
不柴不油,淋上醬油和醋及蒜頭調味
很好吃!!
夏天配上啤酒大讚!!
(各位喝酒不開車,開車不喝酒~)
麵我吃不出來特色,但附贈的大骨湯頭好讓我驚豔!!
只是清湯但喝的出來超濃郁的豬肉鮮味
鮮味在口中一直讓人匝舌回味!!
這應該就是柴火的魅力了,就醬我不但把自己的喝完
但帶攝助的一碗也一併解決,這麼好的湯頭不可浪費咩
門口還有石獅子可欣賞~
還有決明子茶讓客人喝到飽
來到這裡可以向老闆詢問三隻石獅相關位置
看老闆一直很熱心回答客人問題和報路
汰換的麵杓一一掛在牆上
也展現了這家老麵店走過的歲月
路口斜對面也有另一家老麵店
呈現同現的規格
標榜了創始老店
下回再去品嚐看看,因為附近還有客家湯圓可順道品嚐
在麵店吃飽用走的就可以去拜訪獅老二和老三了~
看到這標示轉進去
一走進去先看到老么~
獅老三
獅老三色彩鮮明
是近來才重漆的,我看Vivi的文裡原是古意十足的灰色
好討喜的一尊啊
光看到牠心情就開朗了起來哩
很卡通版的石獅公
石獅公不但可愛
而且防洪!!
老大老三都收集到了
這才想起老二咧~
通常老二就是容易被遺忘,很容易被忽略
其實去年來時,就先找到獅老三
沒想到獅老二居然就在獅老三後方而已!!
日漸斑駁的老二有加棚子保護著
退休後可以安心養老了
清咸豐7年(西元1857年),山洪暴發,挾帶大量泥沙,將大路關分成舊、新大路關,
也將神獅掩埋於洪泥之間消失無蹤;日據時期(西元1895年),曾多次尋找這座被埋石獅,
但仍無尋獲,於是村民計畫籌建第二座石獅,於大正7年(西元1918年)重建完成,迄今有91年歷史,
安置於尚和路西側果園。台灣光復後,由於開基石獅公仍深埋土中,第二座石獅斑駁老舊、神力盡失,
村民同心協力再建第三座粉漆繽紛亮麗的石獅,於民國54年(西元1965年)完工落成,安置於尚和路旁,
已有44年歷史,落成時,準備了三天布袋戲表演來答謝神靈。
民國73年(公元1984年)村長及村民協議將開基石獅公挖出,修復受損部分,現安置於「順天宮」旁加以維護,
讓這座石獅公生生不息。
資料來源:國境之南文化觀光網站
原來獅老大是後來被安置在順天宮旁的
老二和老三都是在原址
老二看起來還歷盡了滄桑啊....沒有尾巴!!
屁屁還一個洞?
在水災來臨前,聽說神獅曾哭嚎警告庄民,但村民不解其指示,疏於防範釀成巨災。
另一個說法,神獅為拯救庄民性命安全,用身體橫臥阻擋大水,想把洪水引入舊河道,
但因洪水太過洶湧,神獅抵擋不住,慘遭沙泥掩埋。村內口耳相傳,發生在民國8年(西元1919年),
第二座石獅公,因為村民與鄰庄為了溪灌溉及飲用水源德問題起了爭執,於是鄰庄暗中派人破壞石獅身,
讓神獅因而失靈。
資料來源:國境之南文化觀光網站
原來老二命運坎坷就是這麼來的
現在終於不用害怕了,還有棚子保護!!
收集到三隻石獅公心滿意足!!
同場加映:
續往前行還可去尋訪鍾理和故居 ~
沒在故居好好拍照,倒是一旁路邊的土角厝引起我的注意
好古意啊
在這裡拍的很高興哩
天晴日好
大路觀交通資訊:
- 大眾運輸:
- 屏東火車站→屏東客運:8221屏東德和鹽埔8226高樹線→至廣興關福路段下站。
自行開車:
- 1.南下國道三號:下九如交流道→往里港/九如方向左轉接中山路(台3線)→直行至四維路、
- 中山路 路口右轉里港路(台3線)→直行遇岔路右行鐵店路(台22線)→下高樹大橋(台22線)→直行接三民路→
- 到底右轉產業路→直行過一十字路口接中央路→中央路過第一個十字路後見第一個左轉路口左轉,即可到達。
- 2.北上國道三號:下長治交流道(長治/三地門出口)→直行於德新路(屏23鄉道)右轉→德協路直行至世一路(台27線)
- 與屏27鄉道岔口右轉屏27鄉道→直行至產業路、中央路路口右轉中央路→見第一個左轉路口左轉,即可到達。